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市场纵横-->详细内容
啤酒市场三英会
作者:佚名 日期:2001-5-12 字体:[大] [中] [小]
-
国内的啤酒市场向来是一个诸侯争霸的格局,几年的混战之后,战国纷争的格局逐渐演变成三国鼎立的态势:青啤、燕京、华润鼎足而立。这个新的座次让舆论一片哗然:青啤和燕京早已是久经沙场的老面孔,华润到底算是哪路神仙?然而,人们的震惊并没有到此为止,在这之后,市场上有关这匹黑马的惊人传闻仍然不断传入人们的耳中:比如华润啤酒将用90到120亿元来一统全国啤酒市场,比如青啤和燕京这两个行业的老大和老二要不计前嫌,联手对付华润等等。如果真是如此,啤酒行业一场新的群雄逐鹿将不可避免。那么,这些传言是真的吗?中国的啤酒行业到底将向何处去呢?
翻开最近的报纸,有关沈阳华润啤酒的传言十分抢眼:它象国内啤酒业刚刚跑出的一匹黑马,一时间就被媒体说的十分强大,这家说它要投90亿元来整和全国啤酒市场,这家又说它要投120亿元来打造中国啤酒的航空母舰,而这家媒体更是大造华润威胁论,说青啤要和燕京联手共同对付这家成立还不到7年的啤酒企业,原本默默无闻的华润啤酒于是一夜成名。无风不起浪,带着对这些传言的质疑,记者首先到华润。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它对我们的这次采访却婉言相拒,电话中他们的市场部经理刘虹这样解释:“我们不希望挤到他们(青啤 燕京)的竞争当中,头几年啤酒市场总是它两家老大在挤来挤去,我们就不想加入他们俩的纷争当中。”他在电话中还坦言,竞争一旦超出正当的竞争范围,它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恶性的竞争,他们没有必要。
笔者决定找上门去。看到笔者的到来,华润啤酒只好委派他们这位在电话中已和笔者打过多次交道的市场部经理接受采访,采访中这位刘经理颇善外交辞令。当记者询问现在市场传言华润要用90或者120亿元来统一中国的啤酒市场,是真是假时,刘经理说:“究竟我们有多少亿,可能是只有我们老板知道。但是我们实力非常雄厚,就我们东北华润啤酒来说,对这方面我不做任何解释,也不做任何方面的认同。”当记者问起:假设青啤要与燕京联手,共同对付华润,那华润又该怎么办呢?刘经理回答:“我们集团是从正当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且发展起来的,中国啤酒市场这么大,不是某一两家的啤酒工厂就能够满足这个大市场的。”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华润啤酒公司成立于1993年,目前在全国已拥有8家啤酒企业,其中东北5家,天津1家,安徽1家,四川1家,年生产能力高达200万吨,香港华润集团和全球第4大啤酒制造商南非国际啤酒集团是它的两大股东,资金实力十分雄厚。也正是依靠这种雄厚的资金支持,华润啤酒经过7年努力,终于在去年产销啤酒120万吨,从而代替珠江啤酒一跃而成行业老三。刘经理在记者的采访中还透露对华润目前来说,就是收购的速度有点太慢。
从卧虎藏龙到笑傲江湖,华润啤酒风头正劲:目前它已完成对东北市场的包围之势,正和全国其它8家啤酒企业秘密商谈收购事宜,如果收购成功,到时其麾下企业将会多达16家,年生产能力也会超过燕京直逼老大青啤,面对这种强劲势头,记者相信:华润啤酒将用120亿元来一统全国啤酒市场的传言绝不会是空穴来风,采访之后,在镜头前一直对此遮遮掩掩的华润啤酒市场部经理刘虹也在电话中坦言:120亿元这是最保守的了,华润集团是属于投资公司,它会不定期地注入一些新的资金。他们东北这块就将近80亿元资金。
面对市场传言和华润的悄然崛起,老大青啤又是如何反应呢,记者随即又来到位于山东青岛的青啤总部,此时青啤老总彭作义刚就并购山东某啤酒企业的相关事宜谈判回来。彭作义面对青啤要联合燕京共同对付华润的说法,断然予以了否定,认为现在开始谈联合根本没有这个基础,他说:“现在大家都很清楚,中国准备做全国市场的现在目前凸现出来的只有3家,它们是青岛啤酒、华润公司和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各自按照各自的战略,要进行它的全国版图的布局,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的战略去行事,现在刚刚布局不可能谈到联合的问题。”同时,彭作义也不认为华润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他说:“华润本身他不是做啤酒的,它是搞资本运营的,它喊出这个口号,我相信他能拿得出90亿元,也能拿出120亿元,但是我还是这么讲,市场不是靠金钱能够买得到的。”
市场既然不是靠金钱就能买得到的,那又要靠什么呢?面对华润的悄然崛起和燕京的步步紧逼,采访中,彭作义告诉记者,青岛啤酒是靠100年的精耕细作,才赢得了今天的市场,它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仅仅靠金钱是绝对买不到的,更何况为了做大做强,目前青啤已在全国兼并收购了38家啤酒企业,收购总数已比华润多出30家,比燕京多出29家,年生产能力更是远远高出同行,达250万吨。在全国对青啤大规模扩张的一片质疑声中,彭作义如此作为,霸主之心由此可见。他认为目前华润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不能不引起同业的警惕。
北有华润,南有青啤,面对竞争对手的强烈挤压,立足北京的行业老二燕京又该作何反应呢?在北京燕京啤酒总部,副总经理丁广学流露出了满脸自信,他说:“竞争是必然的,我们不怕竞争。燕京也是在竞争当中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今天的燕京。”
采访中,笔者发现燕京的自信不无道理:自去年青啤打进北京收购五星和三环之后,燕京啤酒就依靠它优秀的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使其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不降反升,最高可达90%,与此同时他们又主动深入青啤腹地,投资近3亿元毅然控股莱州、三孔和无名,从而使彭作义一统鲁啤的梦想化为泡影,燕京的麾下企业也猛增至9家。去年年终盘点,燕京终以141万吨的年啤酒销量位居全国同行老二。青啤老总彭作义认为:这个市场不是你说有多少市场份额就能做到的,这要靠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经营才能够得到检验,而不是我们现在一说就能得到的。
采访结束,笔者离开青啤,老总彭作义告诉笔者:再过几天,他们的北方事业部和东北事业部就要在北京和哈尔滨两地正式挂牌了,中国啤酒行业将从此由春秋走向战国。啤酒大战,硝烟正起,然而透过硝烟,笔者发现,在这场啤酒行业的三国演义中,无论青啤、燕京还是华润,他们都在这场竞争中迅速壮大起来:通过竞争,青啤一举超过燕京而成行业老大,燕京虽然由老大退居老二,但她的财务状况却在全行业中最为健康,而昔日默默无闻的华润啤酒也在竞争中悄悄地成为行业老三。竞争正在使中国的啤酒企业走向双赢。
采访中,青啤、燕京和华润这三家啤酒巨头的行为方式进行了归纳:青啤是说了再做,燕京是做了再说,华润则是做了也不说。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已在这场竞争中壮大起来,中国的啤酒业也正打破过去小而散的地域市场界限,逐步走向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而只有在这种大市场中,中国的啤酒企业才有可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成长为国际大市场中的巨人。